内容简介
本书创作于一百多年前,是冈察洛夫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典型的“奥勃洛莫夫性格”,揭示了奥勃洛莫夫自我毁灭悲剧的深刻社会根源和人生根源。奥勃洛莫夫正直、善良、温柔,却慵懒懈怠、耽于幻想、无所作为、因循守旧,养尊处优,视劳动与公职为不堪忍受的重负。尽管他设想了庞大的行动计划,却无力完成任何事情,最后只能躺在沙发上混日子,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懒汉和废物。小说细腻地描写了他精神上的死亡过程,表达了农奴制改革前夕社会强烈的反农奴制情绪和要求变革的愿望。奥勃洛莫夫是农奴制崩溃的产物,他的性格是死气沉沉的庄园生活对其生活精神影响的必然结果。他的形象标志着俄国19世纪“多余人”蜕化的极限,是一个没落地主的典型,这也是小说的最成功之处。
这个形象标志着19世纪俄罗斯文学“多余人”形象的终结。
目录
卓越的肖像画画家…………………………………… 李辉凡1
第一部………………………………………………………… 1
第二部………………………………………………………158
第三部………………………………………………………310
第四部………………………………………………………405
附录
冈察洛夫生平及创作年表…………………… 李辉凡 编536
作者简介
原文摘录
如果不是睡觉的时间,躺在床上一般有这几种解释:要么是病人需要休养,要么是困了的人需要多睡一会儿,或者是一个人偶然需要休息一下,或者是懒汉度日的方式,但奥勃洛莫夫与他们都不同。就像站或坐一样,躺着只不过是他的正常姿态而已。只要他不出门(他差不多每天都不出门),他就总是躺着,而且总是躺在这间卧室、书房、客厅三合一的屋子里。
假如他又像以前一样思想活跃,假如他又回忆起遗忘了的过去和未曾实现的理想,假如他因为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地活着而受到良心的哦责备,他便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有时他甚至会从床上坐起,痛哭流涕,为了那光明的,但永远消逝了的生活理想,从他冰凉绝望的泪珠中,人们会体验到一种痛失至爱而我孤存的莫大不幸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