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活着(完整版)

活着(完整版)

作者
余华
出版社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经典
格式
epub
语言
中文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可捉摸。
1994年,改编自该小说的同名剧情片《活着》上映,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 [19] 1998年7月,《活着》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内容简介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福贵出身于地主家庭,年轻时是个浪荡公子,经常去城里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赌。他丈人在城里开了一家米行,福贵每次去妓院后都让一个妓女背着他上街,然后从丈人的米行经过,其品行之放荡堕落可见一斑。后来,福贵中了别人的圈套,把家里的田地、房产都输了个精光,于是全家一夜之间从大地主沦为了穷人。福贵的父亲郁闷而亡。父亲的亡故使福贵也清醒过来,决定重新做人。从此,福贵租地度日,他穿上粗布衣服,拿起农具,开始了他一生的农民生涯。不久,福贵的母亲生病了,他拿了家里仅剩的两块银圆,去城里请医生。但他在城里发生了意外:他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
两年后,福贵被解放军俘虏并释放了。福贵回到家里后,知道母亲早已故去,女儿凤霞也在一次高烧后成了聋哑人。福贵后来又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炼钢铁、三年饥荒、“文化大革命”等时期。在此期间,福贵和亲人生离死别:为了让儿子有庆上学,他把女儿送给了别人,不久,女儿跑了回来,全家重又团圆;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有庆被一个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而那县长竟是福贵在国民党军队时的小战友春生。春生在后来的“文革”中经不住迫害,悬梁自尽。
几年后,福贵的女儿凤霞嫁了人,但却在产后大出血中死去。有庆、凤霞死后,福贵的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剩下的只有福贵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祖孙三代相依为命了几年后,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惨死。福贵和外孙苦根同住几年后,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要被宰杀的老水牛,并给它取了“福贵”之名,艰难而平静地活着余生。

获奖情况

  • 1994年,《活着》获得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
  • 1998年7月,《活着》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 2018年9月,《活着》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 2018年10月19日,获得“2018年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
  • 《活着》同时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与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读者评价

《活着》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有其作为优秀经典小说该有的品质。余华讲了一个苦难堆砌的悲剧故事,太过戏剧化而看似用力过猛,而实际上他是在讲一个成年人的寓言,他讲出了一个我们都能懂的人生道理,也传递给了我们最朴实有用的生存态度。

美国华盛顿邮报这样评论道:“《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和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

《活着》里面很少有煽情的情节,每一个悲剧都如实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是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和内心想法感受到悲剧之中的痛苦。每个人物的死都只是短短数语,有庆死的时候只是脑袋一歪摔在地上,凤霞死的时候只是说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家珍就更描述的更简单了——凤霞死不到三个月,家珍也死了。这些重要的人物死时的描述在小说中都异常平白简单,像是在讲一件平常的事,这就是余华笔触中残忍的一面,他使每个读者都感受到了亲人死去般的无助和麻木,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的必然,没有必要渲染和煽情,但读来却显得异常沉重。

评分及评论

暂无评分

来评个分数吧

  • 5分
    0
  • 4分
    0
  • 3分
    0
  • 2分
    0
  • 1分
    0
活着(完整版)
免费资源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