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八月之光》是理解和评价福克纳整个创作生涯的关键
-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故事主要分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关于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性故事。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关于莉娜•格罗夫的喜剧性故事。
- 小说通过描写杰弗生镇十天的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实情感、爱情、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
- 旅途并不漫长,我一边不停地抽烟,一边重新阅读威廉•福克纳的《八月之光》。福克纳是我最忠实的保护神。——加西亚•马尔克斯
-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 小说以多重叙事角度和情节结构闻名。
- 著名翻译家、福克纳研究专家蓝仁哲译本,译笔平实、简洁、雅致,很好地传达了原著神彩。
作者简介
原文摘录
远处教堂的音乐早停息了。现在夏夜宁静,只有夏夜特有的种种声息从敞开的窗户传进来,海托华坐在桌对面,比任何时候更像一头中了圈套没及时逃脱的动物,现在被设圈套的人弄得十分狼狈,进退维谷。另外三个人坐在面前,正面看着他,差不多像是个陪审团。其中两人也凝然不动,女人的面孔严峻,像一块石头耐心地等待着,老头儿则筋疲力尽,像一支蜡烛被猛然扑熄了火焰而剩下的焦黑灯芯。惟有拜伦似乎保留着生气。
他走近床边,仍然看不清床里的人,那深沉的鼾声,带着一种完全而又彻底屈服的意味。不是筋疲力尽,而是屈膝投降,像是他已经甘拜下风,完全放弃了他那紧紧抱住的掺和着骄傲、希望、虚荣和恐惧的复杂意识,放弃了那股要么胜利要么失败的顽强劲儿,即所谓的强烈的自我,而放弃它往往意味着死亡。拜伦站在床边,又一次想着可怜的人,可怜的人他仿佛觉得,现在要让他从这样的沉睡中惊醒,会是自己迄今对他最痛苦的伤害。“然而,不是我在等待,”他想,“上帝知道。我觉得上帝近来一直在注视我,像注视着别的众生,瞧我下一步会采取什么行动。”
这时,像有一股寒冷强劲的风穿过他,既猛烈又平静,像吹走糠壳、枯枝败叶一样也刮走了所有的意愿、绝望、灰心以及悲惨的一厢情愿的憧憬。在这股风的吹刮下,他仿佛又回到过去,空虚的往日,毫无牵挂,像两个星期之前还没有见到她的情形。他这时的心愿不仅是心愿而已,而且是沉着镇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