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本音乐随笔集,首先以“声音与时代”开篇,算是这本小书的“纲目”。一时代有一时代之乐,有识之士往往能在音符与歌词之间窥见时代的脉动。
第二辑里,我们只是给出了音乐与人的浮光掠影。相信在这万千世界之中,音乐与人的故事应该是随时随地在发生。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这雪泥鸿爪之中见到音乐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的种种安慰。
第三辑中的文章,除了古琴之外,零散点缀了四篇文学家——汪曾祺、刘心武、贾平凹、王安忆的音乐心得。这一辑的选文,编者希望能够尽量多地涵括西方音乐巨擘的名单。这些名字,国人已经不再陌生,他们的音乐作品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
第四辑,编者希望能够尽量多地涵括西方音乐巨擘的名单,也选了一篇关于女性音乐家的文章。音乐是无国界的,同样也应该不分性别。希望喜欢音乐的人应该有更广阔的胸襟去理解接受更多元的文化。
音乐固然有其专业性,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它所承载的“文化”与“生活”才是更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在这本散文集中,出现了形色各样的人,他们有的是作曲家,有的是演奏者,有的只是聆听者。但是,他们都在音乐中交付了自己某一部分的生命,而正因那一部分生命的参与,那时的音乐才更加动听。
作者简介
读者短评
-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散文小书。里面探讨音乐的欣赏外,还有时代,社会文化与音乐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作用等探讨,比如多元价值观,互联网对传统的音乐市场化的冲击,非常有见地。
- 陈平原老师三十年前参与主编的再版多次的“漫说文化”丛书在又一次再版之际推出的续编丛书中的作品之一,由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李静老师担纲文章的主要编选工作。书名“闻乐观风”,很好地概括了其文章编选的核心问题意识,即考察音乐与时代变迁、与社会文化生活、与个人心灵境遇和生命体验、与中西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这些文章的作者,多为王安忆、李皖、辛丰年等当代知名作家、学者、文化人、乐评人和音乐学者,颇具文化趣味与文学价值。如果选文的社会史视角能更浓一些、作者的选样能更广一些、文化研究层面的文章能更多一些,则内容更佳。整体而言,非常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