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玻璃球游戏》是黑塞最重要的长篇小说。
一个未来的世界里,玻璃球游戏是音乐和数学演变而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精神财富。纷繁的政治和战争,人类文明正面l临毁灭的威胁。为拯救和宣扬人类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团体在做不懈的努力。克乃西特是个孤儿,由该宗教团体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凭借出众的才华和优越的组织才能,在这个精英群体里不断升华,直至团体的最高顶端,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满足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觉得在这种象牙塔里对民众是不可能有所贡献的。他来到现实世界,试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而事业未竟,却在一次游泳中不幸溺水身亡。
《玻璃球游戏》是老年黑塞回溯其一生的精神体验的结晶。十二载的苦心创作,作者几乎动用了一切文学手段:诗歌、小说、格言、书信、传记、文学理论等,应有尽有,各种题材在书中既打成一片又相对独立,附录中三篇记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信仰者的传记尤为精粹,它们貌似互不相干,本质上却与整部作品浑然一体,密切呼应,令人叫绝。
作者简介
译者:张佩芬
原文摘录
一个只管注意自己能否非常接近‘最深内在意义’的游戏能手或者教师,他大概将会是一个十分糟糕的老师。以我为例,坦白说吧,我一辈子也没有对我的学生说过一个关于音乐‘意义’的字。倘若有过这样的内容,那也是不言而喻而毋需我说的。相反的,我倒经常要他们十分重视正确而优美地计算和演奏八分之一拍和十六分之一拍。无论你是教师、学者或者音乐家,都得尊重‘意义’,但是意义是不可能传授的。从前有许多历史学家败坏了半数的世界历史,就因为他们想在著作中传授‘意义’,他们揭露副刊文字年代就是要人们分担已流鲜血的数量。倘若让我向学生介绍荷马或者希腊悲剧的话,我大概不会试图在心灵上施加影响地对他们说,诗乃是神明的一种显形形式,而将尽力让他们精确认识诗的语言和韵律技巧。教师或者学者的工作是研究技巧,开发流传下来的遗产,维护研究方式方法的纯洁性,而不是去传授那些不可传授的激动人心精神体验——这得留待入选的学生们自己去经历,这也常常使他们成为失败者和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