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尼采是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颇具争议性的哲学家,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的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出现在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他与传统辩驳,却同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编者君特•沃尔法特是国际著名的尼采研究专家,他不按体系,而是严格按照年代,从考订版(KSA)第7卷至第13卷5000页尼采遗稿中选编出这部作品。选编的第一条原则是,特别重视尼采哲学涉及“意志”“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虚无主义”等关键词的文章段落;尼采人生道路上所接触过的重要人物,如叔本华和瓦格纳;还有尼采经常思考的问题诸如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艺术和道德等。选编的第二条原则是尽力追求客观,甚至呈现出一种批判性阅读的视角。阅读这部哲学遗稿就好比在欣赏“一个知识分子写的日记”。沃尔法特研究尼采思想所得亦附文后。
阅读这本书能看到最真实的尼采,更能使我们具体、直观、不受约束地理解尼采的“实验哲学”精神,对于尼采哲学的初入门者和研究者而言,都是上佳读本。
作者简介
原文摘录
只有在漆黑的黑暗中,我们才是完全的自我。成名致使他人和他人对我们的要求团团围住我们,须把名声扔进大海。 “某某事幸亏有我!”这句话是真实激情的写照,是忘乎所以看问题的极致。 “多数人的幸福高于个人的幸福”这一原则足以使人类回到最低级的动物性上,因为原则的反面(“个人价值大于大众价值”)提升了人类。 我对独立自主充满激情,我为它牺牲一切,也许因为我的心灵最不具独立性,我受千万条细小绳索捆绑的痛苦多于他人枷锁桎楛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