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是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著作。
本书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在这一系列讲座中,纪德主要的关注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他通过解读陀氏的书信和小说文本,层层剖析了陀氏的文学思想以及艺术风格。他深入到陀氏及其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了谦卑与傲慢的相互转化、人物思想的二重性等陀氏创作的主要特点。
作者简介
原文摘录
虚假的伟大是愤世的、难以接近的:它感到了自己的软弱,所以躲藏起来,或许至少也不正面出现,只在迫不得已之时才勉强露面,以吓唬一下人们,它从来不暴露本相,也就是说,从来不显露其真正的渺小。 如果说,我在这段话里面没有认出卢梭的面目,那么相反,当我读到下面这段话时,我却联想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真正的伟大是自由的、温和的、随便的、通俗的;它让人触摸,让人摆弄,即便被人从近处细看,它也不会有丝毫的损伤;人们越是了解它,就越是赞赏它。它出于好意向下层卑躬屈膝,然后又毫不费力地恢复自然状态;有时候,它放任自流,不修边幅,在优势中放松懈怠,但始终能够重新获得优势,并善于加以发挥…… 的确,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从来没有过矫揉造作,也没有过装腔作势。他从来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超人;再没有比他更谦卑、更富人情味的人了;我甚至认为,一个高傲的人实在是无法完全理解他的。
陀氏的“天使和魔鬼”不是传统宗教故事中的天使和魔鬼,亦非一般小说中的好人与坏人或善行与邪恶,而主要表现为相辅而行的智者与行者、贵人与贱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智者高傲,不善行动,作茧自缚;行者平庸,听任支配,勇于行动。智者乐意统治行者,但同时又被行者激怒,因为行者把智者笨拙的行为看作自身思想的漫画。然而,思想与行动两者的关系中行动是关键。纪德多次借用布莱克的名言:“有欲望而无行动的人散发臭气。”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多次批评“光思想而不行动的人”。因为只有从高傲变成谦卑的人才能接近永恒的生命。《福音书》中写道:“卑躬的人必升天。”陀氏著作始终摆脱不开这个观念:欺凌使人受罪,而谦卑使人神圣。纪德说,高傲和谦卑始终是陀氏人物行为的秘密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