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烽火动荡后留存的中国文学史讲义,由日本汉学大家吉川幸次郎授课,京都大学学生黑川洋一整理。上溯《诗经》《楚辞》,下至明清小说,以年代为经,经典作者和作品为纬,再现中国三千年文学菁华。
吉川幸次郎在讲义中不求全备,也不发四平八稳的议论,以宽阔的比较文学视野,细密的文本解读,传递中国经典文学的审美和思想价值,展现一位心系“文化中国”者的怀抱和见识。
以清晰的问题意识、域外视角,编织出浩瀚中国文学史的坐标系统
作为二十世纪日本汉学的代表人物,吉川幸次郎充分研究了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并以日本学者独特的纤细敏感,结合现代比较文学视角,自成一派,完成这部具有强烈吉川色彩的中国文学史。
注重生命体验与文本细读,以希望与绝望重新诠释中国文学的普世意义
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发现不同作品和作者所体现的绝望与希望的生命体验,并总结各种文学类型流行背后的时代变化,把“文学是人学”的诠释发挥到极为独到细腻的高度。
一部薪火相传之书,将几代学人挽留在中国古典文学理想国
据黑川洋一回忆,“真正将受到挫折的我们挽留在中国学问中的,可以说是吉川先生的几部讲义”。日后,数十位受到感召的日本学人,毕生从事中国文学的研究与传播,都以这部书作为起点。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