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揭露了许多亚马逊跟别人不一样的工作方式与决策模式,这些正是亚马逊年成长率达20%,成为零售霸主的成功关键。未来要在AI时代存活,速度是每个工作人的基本功,学会这套速度加乘工作法,学到亚马逊的超效精髓,可以应用在工作与生活各方面。
我想,拿起本书的多数读者应该都很清楚「Amazon Prime」这项服务。
就是年缴三千九百日元(含税),或月缴四百日元(含税)加入会员后,即可享有迅速、便利的送货服务,并能免费利用「Prime Video」、「Prime Music」等数位影音服务的专案。
亚马逊的配送优惠中有一项「当日到货服务」,就是「订货当天商品即会送达」的服务。
也有「Amazon Prime Now」的配送优惠,即「订购商品最快一小时内就会送达」,但送货区域限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大阪府及兵库县(截至二○一八年八月)。
甚至还有「Amazon Dash Button」的服务。只要取得押下一个键即可订购特定商品的装置,以后只要按下那个键,不必透过个人电脑或手机连上「Amazon.co.jp」,即可订购商品。
亚马逊登陆日本,使得日本零售业的品质急剧提升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中,从「想要某项商品」到「收到商品」的时间快速缩短,尤其惊人。
明明不久之前「隔日到货」还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现在「当日到货」及「最快一小时到货」已不稀奇,甚至连购买时的手续都开始无止境地简化。
可想而知,像「Prime Now」和「Dash Button」这类以「惊人」速度为傲的服务,若没有一个以「惊人」的速度处理业务的组织,不可能做到。
也就是说,亚马逊网站可以「为顾客提供商品服务的速度」一直持续加速,在此之前,亚马逊这个组织的工作速度就已是持续加速的状态了。
亚马逊的速度感:像是边奔驰边修理的F1赛车
那么,亚马逊的速度感到底是怎样的感觉呢?
我以前的直属主管,现任日本亚马逊社长杰夫.林田(Jeff Hayashida),面对「亚马逊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的提问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直截了当地表现出那种速度感。
「亚马逊是一家驾着F1边奔驰边修理,同时将引擎调整到最佳状态的公司。」
每次在一旁听到这句话,我都觉得「没有一句话能如此精准形容亚马逊的特色」。
首先,亚马逊所追求的速度感不是高速公路那种等级,而是环状赛车道的等级。
可是在做任何改变时不会停下来。如果是一般的F1赛车,换轮胎时都会驶进后勤维修补给区停车。然而在亚马逊是让车子继续在环状跑道上跑,就这样直接换轮胎。
而且换好轮胎后还会进一步加速。原本是时速两百五十公里,换完轮胎后调成时速三百公里,就像这样的感觉。
日本亚马逊于2000年成立时,我是第十七个进公司的员工,到2016年为止,大约十五年间主要担任营运部门的主管,一直在内部看着亚马逊的快速成长。
现在,我则担任经营顾问,协助各式各样的企业成长。就这样,我现在的立场能够客观地比较亚马逊和其他公司,于是重新认识这些在背后支撑着亚马逊飞跃性成长的基本思维和优秀制度。
因此在本书中,我想试着从「速度」的观点,分析亚马逊为何能够快速成长。
不过身为本书作者,若只是让读者领会到「原来亚马逊是这样啊!」并不能算是达成目的。
让读者接触到亚马逊的工作术,并心生「原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行动的方法啊,从明天起我也要实践看看」的念头,愿意当作自己的事看待并加以采用,这才是本书的目的。我在写作过程中一直把这样的想像放在心上,尽可能写得更详细。
未来的工作方式:「顾客」×「速度」
那么,为什么本书的关键词是「速度」呢?
那是因为搭配上另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后,就会一目了然这是只有亚马逊才发展得出来的工作术。
而且,这工作术不会只属于亚马逊,它将会成为未来工作方式的楷模。
那么,要与「速度」搭配的另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
就是「提升顾客满意度」
我会在第一章里详细说明,亚马逊有一句话:「由顾客决定!」(Customers Rule),对亚马逊来说,「提升顾客满意度」是唯一目的,没有例外。
为了提升顾客满意度,「速度」就成了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快速买到商品、让商品快速送达、率先体验创新服务……速度带给顾客的感动不可估量。除此之外,并稳健地不断充实有助于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原理、原则和制度。
换句话说,就是形成这样的关系 ──
- 「顾客满意度的提升」(唯一目的)
- 「速度」(有效的手段之一)
反过来看,这同时意谓着,亚马逊绝不会进行无法提升顾客满意度的业务或作业。
「主管是那种喜欢人家在截止前提出的人,所以得早点把企画书交出去。」
「未完成也没关系,在被超前之前先发布,给对手公司一个下马威!」
「是公司下达的,反正就尽量在不加班的情况下把工作做完吧!」
在亚马逊绝对不会被要求提升弄错对象、迷失本来目的的效率。
因此,了解亚马逊的思维方式=和内部工作的人的行动方法后,将一部分拿来用在面对「为谁、为何而工作」、「该如何提高生产力」、「怎么样才能让每天的工作变得有创意?」这类问题时,是不是就能得到各种启发呢?
在AI时代存活,速度是工作人的基本功
追求有助于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基本速度」能得到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工作延迟、往后推的情况应该会骤减。
比方说,假设你想到一个革新服务的点子,如果知道那项服务对顾客一定有利,就会想要尽快启动专案。
与此同时,目前工作的徒劳无益之处也会渐渐「可视化」。
事实上,要开启一项对顾客有益的新服务,会需要各种事前准备和验证。而为了保有更多「为顾客做准备和验证的时间」,就需要极力削减「对顾客无益的时间」。
更甚的是,能够对工作永远保有干劲。
「对顾客来说,愈快愈好」的观念已在亚马逊扎根。举个例子,有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边看电视边想着:「啊,好想喝汽水。」亚马逊认为,这时最理想的状况是「在顾客这么想的瞬间,就能把汽水送到顾客面前的茶几上」。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欲望就是这么回事。
因此,对亚马逊来说,「最快一小时到货」仍然是「距离理想还很遥远的状态」。即使是三十分钟后送达、十分钟后送达,离理想也很远。
亚马逊在职期间,我与同事常聊到「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的理想大概是『打造瞬间传送物质的装置』吧」这类的话题。想要的瞬间,那样东西就会出现在眼前,我想创业者兼CEO的杰夫.贝佐斯是认真以此为目标迈进。
像这样「追求有助于提升顾客满意度的速度」的并非只有亚马逊。
听到「快速工作术」的说法,也许有人会产生「赶快把讨厌的工作解决掉」的印象。不过,本书中的「快速工作术」并不带有那样消极的意义。
我想传达的是「追求使顾客满意度提升的基本速度」,与「提升工作上的充实感、生产力、创造性」息息相关。而且我相信那充实感、生产力和创造性中隐含了一些线索,能帮助我们在必将到来的AI时代中生存下去。
若能听到看完本书的读者有「这下,感觉明天起工作会变得很有趣」的感想,身为作者,我会感到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