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百年前处于德国殖民阴影下的东非桑给巴尔,这片多种文明交融、多种宗教并存的古老土地。男孩优素福被父亲抵押给商人阿齐兹偿债,从此跟随商队行走异乡,亲历生存之难。他困惑于他成长仪式上的领路人阿齐兹的阴阳莫测;他好奇于被深锁在花园背后的疯女人的泣泣私语;他痴迷于旅途中那座火焰墙般的巍峨悬崖,它仿若天堂之门,令他天眼开启:是忍辱偷生,守着方寸店铺变成一个小掌柜,还是在残酷的世界中变得像铁一样结实,去找寻有花园和喷泉,更有自由与尊严的穷人的天堂?
《天堂》发表于1994年,是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借少年未经世事、不加滤镜的视角,将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嵌于社会动荡、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中,通过书写一代移民的前生,来“努力保存那种记忆,找回人们赖以生活,并以此认知自我的那些时刻与故事”。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有围墙的花园
第二章 山乡小镇
第三章 内陆之旅
第四章 火焰门
第五章 心心念念的树林
第六章 血块
附录: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奖演说“写作”
原文摘录
在长期的贫穷与格格不入之中,我开始进行一种截然不同的写作。我渐渐认清了有一些东西是我需要说的,有一个任务是我需要完成的,有一些悔恨和愤懑是我需要挖掘和推敲的。 起初,我思考的是,在不顾一切地逃离家园的过程中,有什么东西是被我丢下的。 我猜这就是逃亡者所不得不背负的重担之一——他们逃离了创伤,自己找到了安全的生活,远离那些被他们抛在身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