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从文化心理视角系统描述西方文学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作者以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为指导线索,展现了西方世界流动不已的生命现象、复杂变幻的内心世世界和多姿多彩的艺术奇观。本书作者属作家兼学者型,全书行文富于诗意和哲理,引人入胜。著名文艺心理学家吕俊华教授为本书作了序。
本书也可供大专院校中文系作教材,供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文艺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原文摘录
任何超人的品质。当它顺乎历史潮流而出现时,都曾以强大的光芒征服过许多人,支配过历史;但它既然是违犯人的自然本性的,就不可能在颠峰上维持很久。一旦跌下来就将化为可憎的虚伪了。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到19世纪上半叶达到高潮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是西方文学史上炽热的一页。它的源头自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那些富于天才想像的神话艺术,也可以从运动本身找出浓重的中世纪色彩。但就根本上说,它是其时影响整个欧洲的法国大革命的回声。这场大革命吹响了个性解放的号角。《人权宣言》对于个人权利的尊重和弘扬,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高扬精神力量的哲学,鼓荡起感情上的热流,有如火山爆发后的岩浆四溢。各种各样的梦想:金钱梦、权力梦、爱情梦……纠缠着狂热的头脑,人们热望一个早晨醒来便从乞丐变为富翁、从平民登上皇位、占有人间最美的女子、成为被鮮花与欢呼所环绕的闻人…然而大革命开始后的严峻现实,又像一座巍然屹立的冰山,无情地压碎各种梦想,让它们化为无形的泡和可怜的眼泪。狂热的梦想与严峻的现实、幸福的追求与绝望的痛苦、自由的快乐与孤独的感伤……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情感,形成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爱、自我表现的浪潮。人类还从来没有意识到自我的情感世界原来是如此扑朔迷离,如此复杂羁绊。它有如夏夜的星空,广阔、深邃而迷人。